寶石GEMSY縫速
寶石GEMSY縫速
近日,著名經濟學家吳曉波團隊深入紹興地區,對20家以上規上紡織企業的外遷情況進行了調查摸底。
這次調研結果,與企業出海和內遷的結論符合:出海與內遷并不矛盾,兩者將長期并存。
調研企業群體中,至少已經有6家規上企業動身出海,占比超20%,區域集中在越南、印尼、孟加拉、斯里蘭卡、泰國,其中越南為主要出海目的地。涉及印染、織造、服裝、家具面料等細分產業。
成本為出海主要驅動因素。以越南為例,目前平均工資不及浙江平均工資的一半,是紹興柯橋印染工人工資的三分之一,“人口紅利”還可以持續10—15年;原材料方面不存在進口配額限制,進口各類棉花不存在任何關稅;免出口關稅。
出海主要分兩種類型,一種是境外投資,一種是部分生產外遷。整體外遷的企業幾乎沒有。
紹興盛泰服裝公司將制衣工序轉移至越南、斯里蘭卡等國,以降低勞動力;另一家浙江某印染有限公司將印染中低端產品轉移至孟加拉,以降低用水用能、環保成本。
浙江某新材料有限公司,主要為全球戶外大牌提供面料,它選擇前往越南投資建廠;紹興木林森紡織企業在印尼投資建廠,有助于形成跨國工貿一體模式,搶占海外市場訂單;還有一個紡織企業原本主攻歐美高端市場,但因疫情原因違約賠付超1000萬元,被迫轉向土耳其等國家拓展市場。
紹興擁有印染特色優勢,但由于環境保護相關要求,從2010年開始到2022年,紹興259家印染企業被整合至110家。據了解,目前要再上印染項目不太允許了,除非去收購一家廠。
但是在越南就不同了,由于越南目前的紡織業主要聚集在下游的鞋服產業,紡紗、織造、印染等中游還相當薄弱,因此對相關產業實施多項優惠政策以吸引企業投資:越南北部最大的安分工業區對紡織印染外資項目實施“4免5減半”,超過中西部地區“3免2減半”,且地方政府負責廠房建設交付,土地廠房前兩年租金全免。
除了20%的出海,目前大部分紹興規上企業選擇的外遷區域還是內地。以新疆、湖北、吉林、安徽、寧夏等中西部省份為主,它們占了總企業的近一半。
與出海所不同的是,東部省份產業向中西省份遷移,存在部分整體外遷的案例。
遷移中西部的優勢在于國家導向、一定產業配套基礎、相對穩定的營商環境。
今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意見,其中提到:“引導資金、技術、勞動密集型產業從東部向中西部、從中心城市向腹地有序轉移。”
從紹興規上紡織企業的外遷類型來看,原料、生產等勞動密集型的功能部分外遷是主流的外遷模式,紹興仍然是企業總部所在。企業總部將更專注于品牌創新、產品設計、技術研發、基礎研究等技術資本密集環節,放開手腳以加大研發力度。
不可否認,中低端企業和產線遷出,有利于遷出地促進產業升級和進一步強化產業優勢。
通過對浙江省現代紡織技術創新中心了解到,去年中心有4000多萬的企業委托項目合作資金到帳,如果以單個合作項目平均資金50萬元計算,現代紡織技術創新中心的年合作企業最高達80家。這背后也體現了在紡織產業結構大調整的當下,大量企業主動加強技術創新的決心和意愿。(來源:吳曉波頻道)
不論出海還是內遷,在國內外政策的驅動下,“可持續發展”、“綠色經濟”和“ESG”等理念已經從時代的“可選項”轉變為“必選項”,甚至成為國家和企業發展不可或缺的核心競爭力。更多的商家開始尋求創新道路,將目光轉移到具有科技含量和功能性的面料上,這類面料也獲得了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
這次調研結果,與企業出海和內遷的結論符合:出海與內遷并不矛盾,兩者將長期并存。
20%去東南亞,越南為主要目的地
調研企業群體中,至少已經有6家規上企業動身出海,占比超20%,區域集中在越南、印尼、孟加拉、斯里蘭卡、泰國,其中越南為主要出海目的地。涉及印染、織造、服裝、家具面料等細分產業。
成本為出海主要驅動因素。以越南為例,目前平均工資不及浙江平均工資的一半,是紹興柯橋印染工人工資的三分之一,“人口紅利”還可以持續10—15年;原材料方面不存在進口配額限制,進口各類棉花不存在任何關稅;免出口關稅。
(圖:紹興,高新纖維生產線高速運轉,圖源吳曉波頻道)
出海類型:境外投資+部分生產外遷
出海主要分兩種類型,一種是境外投資,一種是部分生產外遷。整體外遷的企業幾乎沒有。
紹興盛泰服裝公司將制衣工序轉移至越南、斯里蘭卡等國,以降低勞動力;另一家浙江某印染有限公司將印染中低端產品轉移至孟加拉,以降低用水用能、環保成本。
(圖:企業開足馬力趕制印染外貿訂單,圖源吳曉波頻道)
浙江某新材料有限公司,主要為全球戶外大牌提供面料,它選擇前往越南投資建廠;紹興木林森紡織企業在印尼投資建廠,有助于形成跨國工貿一體模式,搶占海外市場訂單;還有一個紡織企業原本主攻歐美高端市場,但因疫情原因違約賠付超1000萬元,被迫轉向土耳其等國家拓展市場。
談之色難的印染業,被越南熱烈擁護
紹興擁有印染特色優勢,但由于環境保護相關要求,從2010年開始到2022年,紹興259家印染企業被整合至110家。據了解,目前要再上印染項目不太允許了,除非去收購一家廠。
但是在越南就不同了,由于越南目前的紡織業主要聚集在下游的鞋服產業,紡紗、織造、印染等中游還相當薄弱,因此對相關產業實施多項優惠政策以吸引企業投資:越南北部最大的安分工業區對紡織印染外資項目實施“4免5減半”,超過中西部地區“3免2減半”,且地方政府負責廠房建設交付,土地廠房前兩年租金全免。
(圖:中國輕紡城,圖源中國輕紡城集團)
50%去中西部,存在整體搬遷案例
除了20%的出海,目前大部分紹興規上企業選擇的外遷區域還是內地。以新疆、湖北、吉林、安徽、寧夏等中西部省份為主,它們占了總企業的近一半。
與出海所不同的是,東部省份產業向中西省份遷移,存在部分整體外遷的案例。
遷移中西部的優勢在于國家導向、一定產業配套基礎、相對穩定的營商環境。
(圖:浙江紡織地圖,圖源吳曉波頻道)
今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意見,其中提到:“引導資金、技術、勞動密集型產業從東部向中西部、從中心城市向腹地有序轉移。”
外遷是產業升級的必然
從紹興規上紡織企業的外遷類型來看,原料、生產等勞動密集型的功能部分外遷是主流的外遷模式,紹興仍然是企業總部所在。企業總部將更專注于品牌創新、產品設計、技術研發、基礎研究等技術資本密集環節,放開手腳以加大研發力度。
(圖:柯橋國風服飾面料熱銷,圖源吳曉波頻道)
不可否認,中低端企業和產線遷出,有利于遷出地促進產業升級和進一步強化產業優勢。
通過對浙江省現代紡織技術創新中心了解到,去年中心有4000多萬的企業委托項目合作資金到帳,如果以單個合作項目平均資金50萬元計算,現代紡織技術創新中心的年合作企業最高達80家。這背后也體現了在紡織產業結構大調整的當下,大量企業主動加強技術創新的決心和意愿。(來源:吳曉波頻道)
不論出海還是內遷,在國內外政策的驅動下,“可持續發展”、“綠色經濟”和“ESG”等理念已經從時代的“可選項”轉變為“必選項”,甚至成為國家和企業發展不可或缺的核心競爭力。更多的商家開始尋求創新道路,將目光轉移到具有科技含量和功能性的面料上,這類面料也獲得了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