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石GEMSY高頭車
寶石GEMSY高頭車
隨著步進電機技術在縫紉機行業的快速發展和應用,越來越多的縫紉機通過采用步進電機取代或優化機械結構來提升縫紉機產品的自動化、智能化水平,從早期在特種機機型上開始應用,到如今已經在平縫機、包縫機、繃縫機等常規機型上也逐步開始普及應用,縫紉機的進化時代已經到來。
縫紉機的步進化發展,不僅簡化了縫紉機的機械機構、提高了縫制效率、實現了更多的自動化功能等,還為后續縫紉機產品的數字化、智能化奠定技術基礎,從而為服裝企業實現數字化、智能化生產帶來了更高的價值與競爭優勢。
下面,本文將通過多樂B32款雙步進電腦平縫機(圖1)來介紹一下步進電機剪線和抬壓腳機構的調試技術和要求。 雙步進電腦平縫機的剪線和抬壓腳工作的原理
雙步進電腦平縫機中一個步進電機同時控制剪線和抬壓腳的原理:如圖2所示,步進電機1兩端出軸上固連有件1與件6。步進電機1接收到電腦控制系統發出的脈沖信號后,旋轉帶動件1或件6按圖2所示旋轉方向驅動件3或件7;通過機械裝置的轉換完成抬壓腳或剪線動作。
具體來說,當需要執行抬壓腳動作時,半后踏腳踏控制器產生電信號,電腦控制系統接收電信號后向步進電機1發出脈沖信號,步進電機1接收到脈沖信號后,通過其電機轉子旋轉帶動機械裝置的轉換,使件5向上下移動進行升降壓腳5。
需要執行剪線動作時,后踏腳踏控制器產生電信號,控制系統接收電信號后會首先發出脈沖信號,使步進電機1驅動抬壓腳抬起,以釋放布料或工件;然后控制系統再發出脈沖信號驅動其控制上、下動刀(件9、件10)旋轉嚙合進行剪線操作。
圖2
步進剪線和抬壓腳調試技術介紹
1.電機剪線調試技術介紹
B32機型采用的是雙刀旋轉剪線的結構,切線裝置如圖3由步進電機、叉形曲柄和連桿機構(切刀驅動軸、切線驅動曲柄、壓板、刀架、連桿)和上、下動刀組成。通過調整上、下動刀的嚙合量實現穩定可靠的剪線動作,避免出現藕斷絲連、不剪線等現象。調試剪線部分時,機針應停留在針板上方,防止機針扎手及測試剪線功能時剪斷機針。
圖3
1.1 固定切刀驅動軸
件7的位置將直接影響到切線效果,因此剪線部分的調試首先需要固定件7,如圖4所示旋轉件6使件6、件7兩面平行;再拉動件8通過機械裝置使件9與件10旋轉到如圖5所示位置,鎖緊螺釘(件8-1)。
圖4
圖5
1.2 緊固叉形曲柄
將切刀驅動軸定位后再安裝叉形曲柄,在安裝叉形曲柄時應通電使步進電機自動找原點后再進行安裝。安裝時,件7與件6間應保留0.5mm間隙,如下圖6所示;件6與件7-1之間應保留0.5mm間隙,且件7-1中心到件6邊緣應保留1~2mm寬,如下圖7所示。鎖緊件6緊固螺釘。
1.3 調整上、下動刀嚙合量
切刀驅動軸及叉形曲柄調整完畢后,通過電控參數調整上、下動刀嚙合量(約1~2mm為標準,如圖6),達到最佳剪線效果。具體操作位通過參數項P128做切線功能測試,目視觀察上、下動刀的嚙合量,并按此時的嚙合量適當調整P134項參數值;然后再次通過參數項P128做切線功能測試,達到要求后帶線在樣布上縫紉,觀察剪線效果。如出現藕斷絲連或減不斷線的現象,適當調大P134項參數。
圖8
2.電機抬壓腳調試技術介紹
B32抬壓腳裝置如圖7所示,由彈簧、凸輪、曲柄、頂桿等機械裝置和步進電機及相應的電路控制部分組成。在調試中應保證送料牙低于針板,使壓腳緊貼針板。避免因送料牙高于針板面導致調試后壓腳懸空。
圖9
2.1 固定抬壓腳曲柄B的位置
調試抬壓腳部分時,首先需要將抬壓腳曲柄B的位置固定,抬壓腳曲柄B的位置出現偏差可能會造成壓腳高度不夠或壓腳抬升到一定高度后抬壓腳曲柄B軸承超出抬壓腳凸輪的工作弧面。具體調試方法為:調整件3與件2同心圓間的間隙為2~3mm;并旋轉件4使件5向上運動,消除間隙,最后鎖緊件4的緊固螺釘,如圖10所示。
圖10
2.2 固定抬壓腳凸輪
固定抬壓腳凸輪時需打開電源開關,使步進電機回到原點位置;件3與件2工作弧面保留0.5mm間隙,如圖11所示;件2與件3左右預留0.5~1mm間隙,如圖12。最后鎖緊件2緊固螺釘。
2.3 壓腳高度調整
抬壓腳曲柄B及抬壓腳凸輪固定后調整抬壓腳高度,通過參數項調整半后踏、后踏壓腳高度和膝靠壓腳高度。半后踏、后踏壓腳高度9mm、膝靠壓腳高度13mm時相關控制參數項參考值見表1。P172項參數限制最高壓腳高度,可避免因壓腳高度過高導致步進電機旋轉角度過大、抬壓腳曲柄B軸承超出壓腳凸輪工作弧面。
總結
步進電機抬壓腳和剪線的技術各廠家的機型結構可能有一定的差異,調試方法可能也存在一定差異,但工作原理基本類似。所以,本文對雙步進電腦平縫機的技術學習和維修服務還是有一定的借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