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石GEMSY停車滑塊
在中國縫制機械史上,溫州樂清是一個悠久而獨特的存在。
說到中國縫制機械行業的發展,不能不提浙江樂清的虹橋鎮。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中,虹橋鎮虹橋七村紅星電器廠(后改為樂清工業縫紉機廠)在上??p紉機一廠協作支持下,開始生產從GN816到GN1-1型中速三線包縫機。作為國內最早規?;a工業縫紉機的鄉鎮,樂清縫紉機產業鏈的高速發展,帶動了溫州、臺州地區的縫機行業基礎建設,也拉開了中國縫機行業民營經濟蓬勃發展的序幕。
所特湖北工廠
發展到八九十年代,樂清逐漸成為國內外知名的縫紉機生產基地。到了千禧年前后,特別是隨著趙章濟、張章生、薛秀堯等技術型企業家在虹橋辦廠,樂清逐步形成以所特、中縫重工、樂江為代表的特種縫機產業集群。其整體產銷規模盡管比不上臺州同行,但卻具有行業起步早的先發優勢和品質要求起點也都較高的特點,近年來更是在高端特種機領域獨樹一幟。
在它們中間,趙章濟創辦的浙江所特縫制機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所特)就是一個較為典型的代表。
所特浙江工廠
從2000年10月開始拿到營業執照算起,所特剛好創辦24年。這些年來,作為掌舵人的趙章濟一直扎根樂清,從第一款計算機控制圓頭鎖眼機做起,走出一條“自給自足、獨辟蹊徑”的特種機發展之路。
趙章濟對技術對品質的堅持,以及個人的精神氣質,都深深影響了所特公司的發展走向與企業文化。可以說,所特的每一步成長蛻變,都與趙章濟個人的創業史緊密相連。
早年經歷,埋下“要做就做好產品”的種子
應該說,趙章濟走上縫機這條路,某種意義上也是“被逼出來的”。
年輕的時候,在老家辦過服裝廠,在北京大紅門做過特種后道加工。當時,一些國外進口的二手縫制設備很受歡迎,但國內會維修的人寥寥無幾。“那個時候如果機器壞了,找個能給你修一下的都很少,都是自己一點點摸索出來?!彼f,“然后就從中看到了機會,開始做二手縫紉機買賣?!?br />
ST-896N全自動開袋機
他們一般是把用舊的進口設備收購回來,再加以維修和改裝?!爱敃r賣的基本上都是勝家299,杜克普570圓頭鎖眼機,重機,兄弟等進口特種設備。”
當時國產的平縫機已經有很多廠家生產,但是質量普遍不大行,趙章濟賣國產平縫機的時候,每臺機器都要經過自己重新調試之后,才能賣給服裝廠。
或許當時的那段經歷,就在趙章濟的內心里埋下一顆“要做就做好產品”的種子,也讓他更加篤信,什么叫做“經典永流傳”。別人能做出來,我們為什么做不出來?
趙章濟創辦所特后,第一款成功的產品,就是對標當時國際領先的981型電腦圓頭鎖眼機。
這在20多年前,技術水平普遍落后的那個時代,幾乎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首先,在缺乏詳細技術資料的情況下,只能靠悟性和高超的技術,才能弄懂機器內部復雜的機械構造和工作原理。
其次,當時同類進口產品已經配備了較為先進的電控系統,用來控制針距、線跡和切刀等動作。要知道,那時候國內連平縫機都沒有實現機電一體化。
ST-8289高速電子單線繞腳釘扣機
最后,圓頭鎖眼機的工作精度要求很高,對于零部件的加工精度和裝配精度都有嚴格的標準。以20多年前國內的機械加工技術水平,幾乎不可能達到其精度要求。
然而趙章濟卻做到了。
直到今天,他聊到這件事時還頗為得意。
“那個時候有國內企業電腦圓頭鎖眼機搞了五六年了,但是機器出來之后不能用。后來我就試著做機電一體化,說句實話,很多人勸我,說趙總你不要做了,做不起來的,人家有錢有人都做不起來,你做不好就虧死了?!?/p>但是趙章濟偏就不信邪。他投資1000多萬元,除了自己搞電控,還花200多萬元投資了兩臺加工中心,專門做機殼。當時國內配套企業做不出符合要求的零部件,他就沉下心來自力更生。“人家叫我不要做,我說不可能,外國人能做得起來,我們為什么做不起來?”
ST-2100電腦上袖機
他做出來的那款圓頭鎖眼機,是國產品牌里首家成功推出的,也為趙章濟和所特賺到了第一桶金。有人估算過,圓頭鎖眼機一年的市場需求量(不包括二手機)大概6000臺,所特生產的就占到了將近四分之一。
后來,有人當面問他,說“趙總,我們做了好幾年都做不出來,你為什么能做起來?”
他這樣回答:“我的老廠房是鐵皮房,當時機器裝配好后,就在我二樓辦公室隔壁拖機,機器開起來,我聽聲音都能聽出來這臺機器有沒有問題。”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基于實力的自信,這就是趙章濟的行事風格。
從此之后,他就錨定了那些相對冷門的特種機,除了鎖、釘、套之外,像花樣機、全自動開袋機、釘扣繞扣機、上袖機、雙面呢暗縫機等等,基本都是一些產品單價高且市場需求量不大的,利潤相對也就厚一些。哪怕是做模板機,他一上來也是針對厚料領域。
他的原則之一是,絕不跟別人在低層次上惡性競爭,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在這方面,趙章濟有自己的堅持和信仰。
一是所特的全系列產品,90%以上的零部件都由自己生產,哪怕是特殊螺絲也是自己做。趙章濟花在加工設備上的投入,每年都要幾百、上千萬元,像高精度車床、磨床,三軸、四軸、五軸加工中心已經是標配。
零配件生產車間
二是,趙章濟早年翻修過各種二手進口機,好設備見得多了,因此在產品研發生產過程中,會把多家的技術優點融會貫通,從而做出更多改進。
比如所特的1390系列模板機,也融入了自己的創新點。“我們的1390S模板機是升降帶旋轉的,為了確??p制厚料時面線底線均能使用粗線縫制,旋梭結采用了立鎖機構。這就是一種創新?!?/strong>
零件生產
向最優秀的同行學習,不是簡單的“邯鄲學步”,而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這就是所特的競爭力所在。
有人曾說過,越堅強越自信;越獨立越自由。
所特走的這條相對狹窄的路,讓它可以做到不賒賬、不欠款、不內卷,穩健發展,把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走出樂清,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
近年來,樂清地區的縫制機械骨干企業隨著產品影響力不斷提升,受制于樂清山多地少工業用地指標有限的限制,嚴重制約了企業做大做強,紛紛向下游生產較為集中的區域進行產能的轉移。
這幾年來,中縫重工已成功將產能轉移到中國唯一的科技城四川綿陽,樂江也在江蘇徐州沛縣打造了新的生產基地。而所特則將目光投向了九省通衢、中部服裝產業的重鎮——武漢。
2021年,為擴大生產規模,所特在武漢孝感臨空經濟區購置50畝土地,經過兩年的建設,目前已建成廠房4萬多平方米,預計年產特種機能可達5萬多臺。
所特倉庫
從去年年底開始,所特已著手將產線和零部件生產設備陸續搬遷到武漢基地,盡管考慮到當地招工以及人員培訓等配套工作,這個梯次轉移的過程還需要更多時間,但未來一兩年,有望成為所特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義的時間節點。
一方面,核心零部件的高度自主配套能力,可以使其更快完成新舊產能銜接,加快新產能的放量。
所特倉庫
另一方面,隨著原本限制企業發展的不利條件逐步消除,所特可以放開手腳,在現有品類基礎上持續推出更多新產品,更好地對接市場需求,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
可以預期的是,隨著接下來“天時地利人和”的利好疊加,所特有望迎來屬于自己的“尖峰時刻”。
所特的成功案例告訴我們:向上走,向外走,向高處行,往遠處看,這是溫州樂清縫制設備產業的獨特之處,也是中國縫機行業邁向新質發展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