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石GEMSY縫紉機電腦縫紉機快修
寶石GEMSY縫紉機電腦縫紉機快修
近日,南非共和國(以下簡稱“南非”)總統西里爾·拉馬福薩對我國進行了國事訪問,兩國元首一致決定將雙方關系提升為新時代全方位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與南非國家發展規劃深度對接。我國與南非自建交以來一直保持頻繁的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互動,南非是我國在非洲最大貿易伙伴,其中紡織服裝是雙邊貿易和投資合作的主要領域。
南非位于非洲大陸最南端,東瀕印度洋,西臨大西洋,北鄰納米比亞、津巴布韋等國家,國土面積121.9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約3000 公里,南非自然資源豐富,電力基礎設施較為發達,制造業門類齊全。根據南非國家統計局2024年中統計數據,南非總人口約6300萬,總勞動力約2500萬人。南非擁有非洲最完善的交通運輸設施,鐵路總長約3.41萬公里,公路總里程約75.5萬公里,有27個民航機場,國內貨物96%的出口通過海運完成。
2023年,南非GDP為3777.82億美元,僅次于埃及在非洲各經濟體中排名第二。近年來,受全球經濟低迷、國內罷工頻發、電力短缺、消費不振等多重因素影響,南非經濟總體低迷,增長乏力。歐盟、美國等是南非傳統的貿易伙伴,但近年來南非與亞洲、中東等地區的貿易也在不斷增長。南非于2010年成為金磚國家成員,目前其經濟體量在金磚五國中占比最低。
南非將在同一價值鏈上的服裝、紡織、制鞋和皮革行業并稱為CTFL行業,該行業給南非GDP貢獻了約42.6億美元的附加值,為南非提供21萬個工作崗位(占南非總就業的1.33%),大約有4500家不同規模的企業參與CTFL制造行業。南非紡織服裝業主要集中在東南部的夸魯祖-納塔爾省、西南部的西開普省,以及東北部的豪登省,其中夸魯祖-納塔爾省以紡織織造、印染和服裝加工為主,西開普省以高端時尚服裝的生產加工為主,豪登省主要生產大眾服裝以及工裝等。
南非紡織品服裝主要出口市場包括中國、非洲和歐盟地區國家。根據南非稅務局統計數據,2022年南非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為12.7億美元,其中,毛紡織品出口占比27%,服裝出口占比32%。2022年南非紡織品服裝進口總額為36.8億美元,其中,從中國進口占比達46.5%,其余為從斯威士蘭、萊索托和印度等國家和地區進口。
南非紡織服裝前五家代表性的企業主要是Edcon(服裝制造商)、Foschini(最大的批發服裝供應商之一)、Truworths(零售業的頂級服裝品牌)、Woolworths(頂級服裝品牌和最大的服裝制造商)、Mr.Price(領先的批發服裝供應商),中國在南非投資的紡織服裝加工企業約有 15 家,主要分布在約翰內斯堡地區和各省的工業園中,其中司賣脫服飾有限公司和海德制衣有限公司規模較大,主要生產襯衫、T恤衫、休閑時裝以及夾克衫等。
(一)南非縫制機械進出口整體情況
近十年來,南非縫制機械進口呈現緩慢振蕩上行態勢,2021年縫制機械產品進口金額達到頂峰,為2751.67萬美元,隨后逐步回落至2023年的2481.9萬美元,縫制機械進口年均增長率為4.47%。縫制機械出口金額在2015年達到442.25萬美元高點后不斷回落,自2021年起保持逐步回升態勢,縫制機械出口年均增長率為3.92%(圖1)。
1.縫制機械進口情況
南非縫制機械進口主要來自亞洲和歐洲地區(圖2)。以2023年為例,南非從49個國家和地區進口縫制機械產品金額為2481.9億美元,進口金額前十名的國家及地區分別為中國大陸、中國臺灣、日本、越南、德國、葡萄牙、泰國、印度、新加坡、意大利,占其進口總金額的90.25%。其中,中國大陸占其縫制機械進口總金額的41.75%,是其縫制機械最大的進口來源地。
從進口品類來看(圖3),近年來工業用縫紉機進口保持穩步上升勢頭,從2010年的進口450萬美元、占比44.13%提升至2023年的進口1601萬美元、占比64.54%;家用縫紉機進口量不斷下降,從2010年的進口359萬美元、占比35.18%下降至2023年的進口319萬美元、占比12.89%。進口產品結構的調整,說明近年來南非紡織服裝工業化、規模化的發展進程逐步加速,以家用機為重要加工工具的傳統落后服裝生產模式已經實現向以工業縫制機械為主要加工手段的現代化大生產模式轉型。
2.縫制機械出口情況
南非縫制機械出口主要面向非洲地區(圖4)。2023年,南非向43個國家和地區出口縫制機械產品金額477.6億美元,出口金額前十名國家分別為萊索托、斯威士蘭、納米比亞、博茨瓦納、津巴布韋、莫桑比克、越南、坦桑尼亞、科特迪瓦和馬拉維,前十名出口金額占其出口總金額的92.85%,其中萊索托、斯威士蘭、納米比亞、博茨瓦納、津巴布韋、莫桑比克均為其鄰國。據了解,南非本地基本沒有縫制機械生產企業,其縫制機械出口業務主要系轉口貿易,依托其港口優勢進口縫制機械后,再出口至周邊內陸國家,或出口二手設備至周邊國家。
(二)中國大陸與南非縫制機械貿易情況
我國自2014年起一直保持著南非縫制機械最大進口國的位置(圖5),縫制機械在南非市場份額一直保持在50%上下浮動,進口金額從2014年的926.8萬美元逐步增長至2021年的1397.15萬美元,8年來進口年均增長率約為6.37%。
2021年后,南非從中國大陸進口的縫制機械金額占比從50.77%較快回落至2023年的41.75%,而其從日本進口的縫制機械金額占比則從1.67%快速增至11.38%,說明我國縫制機械在南非的部分市場份額逐步被日本所替代(圖6)。據統計顯示,近年日本對南非出口主要增長的品類為工業用縫紉機,出口金額從2021年的34.1萬美元、占南非工業機進口總金額2.16%,一躍提升至2023年的255.1萬美元、占比15.93%,2年間平均增長率達到173.51%。說明隨著南非紡織服服裝工業的發展和歐洲訂單的轉移加大,其對縫制設備的品牌、品質等需求較快提升。
1.家用縫紉機
2014年以來,中國大陸、中國臺灣、越南、泰國一直占據南非進口家用縫紉機市場份額前四名,合計市場份額一直保持在95%以上。其中南非從中國大陸進口家用縫紉機金額浮動較大,最高在2017年可達159萬美元,最低至2020年降至84萬美元,呈現周期性波動趨勢。近三年中國大陸家用機占南非家用機進口份額約為25%。隨著近十年來越南家用機產銷規模的快速壯大,南非自越南進口家用機的比重自2017年起不斷提升,在2022-2023年維持在37%左右,是近年南非家用縫紉機最大進口來源地(圖7)。
2.工業用縫紉機
我國是南非最大的工業用縫紉機進口來源國,近年來南非從中國大陸進口工業用縫紉機金額總體保持增長(圖8)。但是自2020年起,中國大陸工業用縫紉機占南非工業機整體市場份額較快下滑,進口占比從2020年的71.15%回落至2023年的50.63%。據統計調研顯示,其原因主要系南非縫制機械產品需求加快升級,近年從日本進口的工業用縫紉機產品單價增大、數量增多所致。
3.縫紉機零部件
近年來,南非從中國大陸進口縫紉機零部件金額總體穩定,呈緩慢波動上升趨勢(圖9)。其中2022年進口金額創下新高,達到189萬美元。2014-2022年我國縫紉機零部件在南非的進口占比中一直保持在30%以上,但2023年回落至25.22%。
(一)良好的外部貿易環境助力南非紡織服裝可持續發展
從外部環境來看,中國和南非已簽署多項多邊合作機制及投資協議,近年來南非已經是中資企業在非洲投資的重點國家之一,紡織服裝是中資企業投資的重點領域。在建立新時代全方位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后,兩國工商界有望增加雙向投資,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與南非國家發展規劃深度對接,助力南非經濟及工業可持續發展。
南非還與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簽署了促進貿易的雙邊、多邊貿易協定,是美國《非洲增長與機會法案》(AGOA)主要受益國之一,其紡織服裝產品等7000個海關8位稅目商品出口至美國享受免關稅政策;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SADC)于2016年與歐盟簽署了經濟伙伴關系協定(EPA),歐盟對南非布匹、皮革等紡織原料實行免稅,對各類服裝、家紡、紗線等紡織物逐步減稅,在2025年6月后實行比最惠國待遇低40%的優惠關稅額度。南非還簽署了《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協定》(AfCFTA),致力于降低非洲國家間的關稅、促進非洲國家形成區域整體市場。
此外,南非還加大吸引境外投資力度,改善提升基礎設施水平,近期已簽署實施《電力監管修正案》,該法案將對南非電力行業實行重大改革,將推動電力、港口和鐵路網絡運輸、綠色能源投資等一系列改革和發展事項,有望為制造業的發展提供更好的投資發展環境。
(二)積極的產業政策助力紡織服裝產業持續壯大
從國內政策環境來看,近年來南非對紡織服裝等產業的發展非常重視,相關機構和企業在服裝、紡織品、鞋類和皮革等三個行業的投資持續加大。2020年6月,南非貿易工業競爭部發布了《2030年零售-服裝、紡織品、鞋類及皮革價值鏈產業政策計劃》,該政策擬推動紡織成衣鞋類及皮革產業升級轉型,提升產品價值及勞動產出,建立完整產業價值鏈,并計劃在2030年為整個產業鏈創造33.3萬個崗位,該政策搭配《服裝、紡織品、鞋類及皮革增長計劃》的相關政策,可以為產業鏈更新廠房或生產設備提供補助、一定期限內免息貸款等優惠。相信在相關專項政策激勵下,南非的紡織服裝等行業將迎來新一輪重要發展機遇。
(三)縫制機械市場仍具有持續增長的潛力和空間
一是下游紡織服裝等行業發展勢頭良好,仍存在較大的可持續增長空間。南非服裝、皮革、鞋帽、皮革行業自2020年以來一直保持穩步增長勢頭,根據南非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該領域制造業銷售值由2020年的28.3億美元穩步上升至2023年的41.1億美元,年均增長率達到13.32%(圖10),可持續發展的勢頭良好。特別是當前南非國內紡織服裝產能仍無法滿足需求,其半數以上的紡織服裝產品仍主要依靠進口,隨著南非部分地區的電力系統逐漸得到保障,加上南非政府對紡織服裝業的稅收結構調整等利好政策,南非紡織服裝產業的產能提升和規模擴展還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及潛力。
二是縫制機械進口穩步增長的勢頭有望延續,縫制機械市場仍有擴展空間。整體看來,近十年來南非縫制機械產品進口總金額總體呈現振蕩緩慢上行態勢,年均增長率為4.47%,其中工業用縫紉機年均增長率達5.69%。在南非紡織服裝等下游行業持續壯大的宏觀背景及趨勢下,其對縫制設備的進口保持中低速持續增長大趨勢不會改變。從未來2-3年來看,南非經濟穩步回升,全球消費需求不斷釋放,通脹和利率逐步回歸正常合理水平,特別是全球紡織服裝產業鏈供應鏈重構加快、“一帶一路”利好持續釋放,歐美紡織服裝訂單不斷向非洲轉移,各項重大利好均會推動南非縫制機械市場持續向好。隨著南非需求的持續升級,高附加值的自動化設備、自動縫制單元等需求有望釋放,值得我國縫制機械企業持續關注和提前布局。
南非位于非洲大陸最南端,東瀕印度洋,西臨大西洋,北鄰納米比亞、津巴布韋等國家,國土面積121.9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約3000 公里,南非自然資源豐富,電力基礎設施較為發達,制造業門類齊全。根據南非國家統計局2024年中統計數據,南非總人口約6300萬,總勞動力約2500萬人。南非擁有非洲最完善的交通運輸設施,鐵路總長約3.41萬公里,公路總里程約75.5萬公里,有27個民航機場,國內貨物96%的出口通過海運完成。
2023年,南非GDP為3777.82億美元,僅次于埃及在非洲各經濟體中排名第二。近年來,受全球經濟低迷、國內罷工頻發、電力短缺、消費不振等多重因素影響,南非經濟總體低迷,增長乏力。歐盟、美國等是南非傳統的貿易伙伴,但近年來南非與亞洲、中東等地區的貿易也在不斷增長。南非于2010年成為金磚國家成員,目前其經濟體量在金磚五國中占比最低。
南非將在同一價值鏈上的服裝、紡織、制鞋和皮革行業并稱為CTFL行業,該行業給南非GDP貢獻了約42.6億美元的附加值,為南非提供21萬個工作崗位(占南非總就業的1.33%),大約有4500家不同規模的企業參與CTFL制造行業。南非紡織服裝業主要集中在東南部的夸魯祖-納塔爾省、西南部的西開普省,以及東北部的豪登省,其中夸魯祖-納塔爾省以紡織織造、印染和服裝加工為主,西開普省以高端時尚服裝的生產加工為主,豪登省主要生產大眾服裝以及工裝等。
南非紡織品服裝主要出口市場包括中國、非洲和歐盟地區國家。根據南非稅務局統計數據,2022年南非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為12.7億美元,其中,毛紡織品出口占比27%,服裝出口占比32%。2022年南非紡織品服裝進口總額為36.8億美元,其中,從中國進口占比達46.5%,其余為從斯威士蘭、萊索托和印度等國家和地區進口。
南非紡織服裝前五家代表性的企業主要是Edcon(服裝制造商)、Foschini(最大的批發服裝供應商之一)、Truworths(零售業的頂級服裝品牌)、Woolworths(頂級服裝品牌和最大的服裝制造商)、Mr.Price(領先的批發服裝供應商),中國在南非投資的紡織服裝加工企業約有 15 家,主要分布在約翰內斯堡地區和各省的工業園中,其中司賣脫服飾有限公司和海德制衣有限公司規模較大,主要生產襯衫、T恤衫、休閑時裝以及夾克衫等。
(一)南非縫制機械進出口整體情況
近十年來,南非縫制機械進口呈現緩慢振蕩上行態勢,2021年縫制機械產品進口金額達到頂峰,為2751.67萬美元,隨后逐步回落至2023年的2481.9萬美元,縫制機械進口年均增長率為4.47%。縫制機械出口金額在2015年達到442.25萬美元高點后不斷回落,自2021年起保持逐步回升態勢,縫制機械出口年均增長率為3.92%(圖1)。
1.縫制機械進口情況
南非縫制機械進口主要來自亞洲和歐洲地區(圖2)。以2023年為例,南非從49個國家和地區進口縫制機械產品金額為2481.9億美元,進口金額前十名的國家及地區分別為中國大陸、中國臺灣、日本、越南、德國、葡萄牙、泰國、印度、新加坡、意大利,占其進口總金額的90.25%。其中,中國大陸占其縫制機械進口總金額的41.75%,是其縫制機械最大的進口來源地。
從進口品類來看(圖3),近年來工業用縫紉機進口保持穩步上升勢頭,從2010年的進口450萬美元、占比44.13%提升至2023年的進口1601萬美元、占比64.54%;家用縫紉機進口量不斷下降,從2010年的進口359萬美元、占比35.18%下降至2023年的進口319萬美元、占比12.89%。進口產品結構的調整,說明近年來南非紡織服裝工業化、規模化的發展進程逐步加速,以家用機為重要加工工具的傳統落后服裝生產模式已經實現向以工業縫制機械為主要加工手段的現代化大生產模式轉型。
2.縫制機械出口情況
南非縫制機械出口主要面向非洲地區(圖4)。2023年,南非向43個國家和地區出口縫制機械產品金額477.6億美元,出口金額前十名國家分別為萊索托、斯威士蘭、納米比亞、博茨瓦納、津巴布韋、莫桑比克、越南、坦桑尼亞、科特迪瓦和馬拉維,前十名出口金額占其出口總金額的92.85%,其中萊索托、斯威士蘭、納米比亞、博茨瓦納、津巴布韋、莫桑比克均為其鄰國。據了解,南非本地基本沒有縫制機械生產企業,其縫制機械出口業務主要系轉口貿易,依托其港口優勢進口縫制機械后,再出口至周邊內陸國家,或出口二手設備至周邊國家。
(二)中國大陸與南非縫制機械貿易情況
我國自2014年起一直保持著南非縫制機械最大進口國的位置(圖5),縫制機械在南非市場份額一直保持在50%上下浮動,進口金額從2014年的926.8萬美元逐步增長至2021年的1397.15萬美元,8年來進口年均增長率約為6.37%。
2021年后,南非從中國大陸進口的縫制機械金額占比從50.77%較快回落至2023年的41.75%,而其從日本進口的縫制機械金額占比則從1.67%快速增至11.38%,說明我國縫制機械在南非的部分市場份額逐步被日本所替代(圖6)。據統計顯示,近年日本對南非出口主要增長的品類為工業用縫紉機,出口金額從2021年的34.1萬美元、占南非工業機進口總金額2.16%,一躍提升至2023年的255.1萬美元、占比15.93%,2年間平均增長率達到173.51%。說明隨著南非紡織服服裝工業的發展和歐洲訂單的轉移加大,其對縫制設備的品牌、品質等需求較快提升。
1.家用縫紉機
2014年以來,中國大陸、中國臺灣、越南、泰國一直占據南非進口家用縫紉機市場份額前四名,合計市場份額一直保持在95%以上。其中南非從中國大陸進口家用縫紉機金額浮動較大,最高在2017年可達159萬美元,最低至2020年降至84萬美元,呈現周期性波動趨勢。近三年中國大陸家用機占南非家用機進口份額約為25%。隨著近十年來越南家用機產銷規模的快速壯大,南非自越南進口家用機的比重自2017年起不斷提升,在2022-2023年維持在37%左右,是近年南非家用縫紉機最大進口來源地(圖7)。
2.工業用縫紉機
我國是南非最大的工業用縫紉機進口來源國,近年來南非從中國大陸進口工業用縫紉機金額總體保持增長(圖8)。但是自2020年起,中國大陸工業用縫紉機占南非工業機整體市場份額較快下滑,進口占比從2020年的71.15%回落至2023年的50.63%。據統計調研顯示,其原因主要系南非縫制機械產品需求加快升級,近年從日本進口的工業用縫紉機產品單價增大、數量增多所致。
3.縫紉機零部件
近年來,南非從中國大陸進口縫紉機零部件金額總體穩定,呈緩慢波動上升趨勢(圖9)。其中2022年進口金額創下新高,達到189萬美元。2014-2022年我國縫紉機零部件在南非的進口占比中一直保持在30%以上,但2023年回落至25.22%。
(一)良好的外部貿易環境助力南非紡織服裝可持續發展
從外部環境來看,中國和南非已簽署多項多邊合作機制及投資協議,近年來南非已經是中資企業在非洲投資的重點國家之一,紡織服裝是中資企業投資的重點領域。在建立新時代全方位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后,兩國工商界有望增加雙向投資,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與南非國家發展規劃深度對接,助力南非經濟及工業可持續發展。
南非還與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簽署了促進貿易的雙邊、多邊貿易協定,是美國《非洲增長與機會法案》(AGOA)主要受益國之一,其紡織服裝產品等7000個海關8位稅目商品出口至美國享受免關稅政策;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SADC)于2016年與歐盟簽署了經濟伙伴關系協定(EPA),歐盟對南非布匹、皮革等紡織原料實行免稅,對各類服裝、家紡、紗線等紡織物逐步減稅,在2025年6月后實行比最惠國待遇低40%的優惠關稅額度。南非還簽署了《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協定》(AfCFTA),致力于降低非洲國家間的關稅、促進非洲國家形成區域整體市場。
此外,南非還加大吸引境外投資力度,改善提升基礎設施水平,近期已簽署實施《電力監管修正案》,該法案將對南非電力行業實行重大改革,將推動電力、港口和鐵路網絡運輸、綠色能源投資等一系列改革和發展事項,有望為制造業的發展提供更好的投資發展環境。
(二)積極的產業政策助力紡織服裝產業持續壯大
從國內政策環境來看,近年來南非對紡織服裝等產業的發展非常重視,相關機構和企業在服裝、紡織品、鞋類和皮革等三個行業的投資持續加大。2020年6月,南非貿易工業競爭部發布了《2030年零售-服裝、紡織品、鞋類及皮革價值鏈產業政策計劃》,該政策擬推動紡織成衣鞋類及皮革產業升級轉型,提升產品價值及勞動產出,建立完整產業價值鏈,并計劃在2030年為整個產業鏈創造33.3萬個崗位,該政策搭配《服裝、紡織品、鞋類及皮革增長計劃》的相關政策,可以為產業鏈更新廠房或生產設備提供補助、一定期限內免息貸款等優惠。相信在相關專項政策激勵下,南非的紡織服裝等行業將迎來新一輪重要發展機遇。
(三)縫制機械市場仍具有持續增長的潛力和空間
一是下游紡織服裝等行業發展勢頭良好,仍存在較大的可持續增長空間。南非服裝、皮革、鞋帽、皮革行業自2020年以來一直保持穩步增長勢頭,根據南非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該領域制造業銷售值由2020年的28.3億美元穩步上升至2023年的41.1億美元,年均增長率達到13.32%(圖10),可持續發展的勢頭良好。特別是當前南非國內紡織服裝產能仍無法滿足需求,其半數以上的紡織服裝產品仍主要依靠進口,隨著南非部分地區的電力系統逐漸得到保障,加上南非政府對紡織服裝業的稅收結構調整等利好政策,南非紡織服裝產業的產能提升和規模擴展還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及潛力。
二是縫制機械進口穩步增長的勢頭有望延續,縫制機械市場仍有擴展空間。整體看來,近十年來南非縫制機械產品進口總金額總體呈現振蕩緩慢上行態勢,年均增長率為4.47%,其中工業用縫紉機年均增長率達5.69%。在南非紡織服裝等下游行業持續壯大的宏觀背景及趨勢下,其對縫制設備的進口保持中低速持續增長大趨勢不會改變。從未來2-3年來看,南非經濟穩步回升,全球消費需求不斷釋放,通脹和利率逐步回歸正常合理水平,特別是全球紡織服裝產業鏈供應鏈重構加快、“一帶一路”利好持續釋放,歐美紡織服裝訂單不斷向非洲轉移,各項重大利好均會推動南非縫制機械市場持續向好。隨著南非需求的持續升級,高附加值的自動化設備、自動縫制單元等需求有望釋放,值得我國縫制機械企業持續關注和提前布局。
(注:文中數據來自南非國家統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