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石GEMSY縫紉機電動縫紉機維修教程
一、基本情況
目前我公司生產某客戶2316長款等多款羽絨服,該羽絨服屬于內銷產品,生產工藝要求較高,產品下線必須落實全檢,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存在部分工序要求達不到客戶需求,導致流水線生產不暢,經常退貨、返工,已經嚴重影響了車間的生產進度和客戶的交期,車間多次進行調試設備,都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后在技術中心的指導和幫助下,嘗試使用滾輪壓腳在羽絨服生產中的作用,改善工藝難點,我們選定難點工序,大膽嘗試,機修工、組長、操作工協同攻關,第一個壓腳嘗試成功后,后逐步推廣到其他工序,在多款羽絨服生產過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質量得到客戶的認可,效果明顯提升,目前整個車間在用特殊壓腳有52個,特殊壓腳配合包邊器使用4個。
二、具體使用情況
1.滾輪嵌條壓腳
這款羽絨服下擺有嵌繩工序,傳統的做法是用拉筒將棉繩和包邊條拉成嵌條,再用單邊壓腳將后片、嵌條、里布條暗勾在一起,整個拼下擺分三道工序完成,歷經三人之手,費時費力,產品品質得不到有效的保證,現使用滾輪嵌繩0.3壓腳配合包邊器,將拉嵌條、暗勾大身、里布條一次成型,只需要1個人就能完成上述三道工序,而且嵌繩無漏毛,下擺不起扭,不打捍,光滑順直,外觀效果十分漂亮,勞動效率提高200%以上。在做帽沿工序中,由于里帽沿面含30克棉,導致在正面壓線過程中容易起皺、打捍,質量問題突出,客戶不認可,影響整條流水線進度,后車間機修工改用同步車后,雖有所改觀,但效果不理想,打捍不間斷出現,需要操作工用手在機器前面拉一把,質量才能過關,嚴重影響小組進度,操作工稍拽不到位,質量立馬波動,客戶還是不能接受,后在質量技術中心指導下,改用0.6滾輪壓腳,經過調試,解決了起皺、打捍的問題,而且效率提高40%,質量無波動,得到客戶的認可。
3.雙針機滾輪壓腳
在絎羽絨服門襟裝飾條的工序中,采用是普通雙針機進行壓線,導致門襟條線跡不美觀、門襟條起扭、變形等質量問題,客戶不接受,我們改用雙針機滾輪壓腳,能有效解決上述質量問題,壓出來的門襟條線跡美觀,不起扭,而且操作工在操作過程中,不需要再用手在前面進行拽拉,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勞動效率。
一般棉服的帽中與帽側都進行了絎棉,因棉花有一定的高度,在帽中與帽側的拼縫過程中,原先采用的塑料船型壓腳,由于帽中和帽側都有棉花,在拼縫過程中壓腳與棉花的摩擦系數大,出現走不動,易出現打捍、錯位等現象,在實際生產中效率不高,質量問題頻發,我們通過改用船型滾輪壓腳,減少壓腳與棉花的摩擦阻力,使壓腳在棉花上“行走”非常順滑,解決了生產過程中的打捍、錯位的等質量問題,勞動效率提高了35%,并且質量穩定,無返工。
在壓羽絨服門襟條加工過程中,壓門襟0.6線原先使用普通無擋板同步車壓腳,操作人員在操作過程中,完全憑借熟練程度來控制0.6止口線,易出現止口寬窄不均勻、漏毛等現象,因此部位為衣服的一號部位,質量要求較高,不允許有起扭、寬窄、漏毛等現象發生。我們通過采用特殊0.6左擋板同步車壓腳后,對工藝的難度大大降低,0.6壓線寬窄一致,無起扭現象,勞動效率也有所提升,新員工進行簡單培訓就能做出寬窄一致的產品,取得客戶滿意的同時方便生產小組人員協調安排。
在生產肯豆款羽絨服過程中,因下擺是翻壓1公分松緊。在暗勾松緊過程中采用普通的平壓腳是無法完成,松緊會在壓腳下擺動,不固定,會導致松緊不順直,導致整個下擺不順直,需采用其他方式將松緊條進行固定,我們采用拉織帶滾輪壓腳后,可以將松緊固定在壓腳相應的位置而不跑偏,暗勾在下擺上很輕松。在翻壓過程中,普通的止口壓腳達不到1公分,從而無法將1公分的松緊卡在壓腳里面,會導致壓線止口過窄或滑針,勞動效率大大降低,采用平車T9擋邊壓腳,它可以將松緊整個卡在壓腳里面,壓線非常標準,無返工,勞動效果也得到了提升。
8.塑料滾輪0.6窄壓腳(網紅壓腳)在拼外袖的工序中,羽絨服的面料較軟,袖山的弧度較大,操作人員動作不到位,易出現打桿,吃勢不均勻等質量問題,我們改用塑料滾輪0.6壓腳,能有效降低工藝難度系數,打桿、起扭問題得到徹底解決,降低了工藝難度,此道工序對操作工的要求也大大降低,不再需要熟練機工就能操作,做出來的產品輪廓分明,圓弧順暢,達到工藝質量要求。此款壓腳還可以用在其他拼縫過程中,因為橡膠滾輪配合鐵氟龍壓腳皮,大大減少了布料與壓腳的摩擦力,使再薄的面料也不起扭、打桿,拼縫的效果十分明顯,尤其適用在棉襖、羽絨服的拼縫過程中,效果看得見。
該款壓腳也可以配合飛機定規,對壓0.6止口線的效果也是十分明顯的,這款壓腳使用的場合非常廣泛,目前車間有35只在使用,效果都非常明顯,也深受操作工的歡迎。這款壓腳也是抖音短視頻上剛推出的一款網紅壓腳,車間在技術中心的推薦下,積極安排機修工、組長全力配合調試機器,操作工配合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款壓腳從推出不到一個月,被車間廣泛使用,成就了這款羽絨服的高品質。三、使用效果對比
經過一段時間使用情況,我們進行了對比分析,得出滾輪壓腳能夠明顯改善生產工序中的難點,提高產品的品質,提高勞動效率,具體分析如下:
優勢:
1.使用小工具的工序,總體質量大幅度提升,尤其是羽絨服生產,得到廠家的認可;
2.使用小工具的工序勞動效率都有所提高, 大部分工序可達到30-40%,部分工序可以達到200%;
3.減少了常規壓腳使用數量,常規塑料壓腳一般不耐磨,3-4天就要進行更換,滾輪壓腳橡膠輪更換周期為15天,麻花輪更換周期為2個月,從而節約了生產成本。
4.使復雜的工序簡單化,部分壓腳能夠合并工序,提升效率,增加了操作工的積極性;
5.降低了操作工的勞動強度,因為面料比較薄,生產羽絨服一般的工序都要用手在機器前面進行拉、拽,采用了滾輪壓腳后,一般的工序就不需要用手進行拉、拽,有些工序甚至可以實現一腳到頭。
劣勢:
1.羽絨服工序較多,需要的特殊壓腳的種類也較多;
2.因部分滾輪壓腳滾輪與壓腳面不在同一平面上,容易出現起針不上線的現象,需要機修工認真調試,后道工序要加強對上道工序的檢驗,確保正常滾輪壓腳能正常使用;
3.因羽絨服面料毛絮較多,容易使毛絮會經常纏繞在滾輪上,導致滾輪卡死不轉,影響使用效果,建議給操作工配一把小螺絲刀,便于操作工隨時清理裹在輪子中間的線毛的,提高滾輪壓腳在實際生產中使用效率。
4.因大多數滾輪是塑料制品,加上機器上的牙齒又是鐵的,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易將塑料輪磨壞,從而導致滾輪壓腳達不到理想效果,需要更換塑料(尼龍、鐵)輪,會帶來一定的成本。
四、幾點思考
1.小工具的使用確能使服裝加工工序變簡單,使復雜的工序簡單化,我們要堅定信心,確保能用盡用,優化流水。
2.模板和小工具的推廣需要多方力量支持,技術中心起到龍頭作用,車間的支持不可缺少,尤其是車間主管的認識高度和車間機修工、組長水平高低,直接決定了一款模板和小工具能否推行下去和行走的遠度。
3.技術中心要加大新技術的推廣,加大模板和小工具在服裝加工中具體落地見效,切實提高模板小工具的使用率,為企業參與市場競爭提供堅強保障;
4.積極參與市場調研,多學習先進服裝制造企業的管理經驗,模板、小工具使用經驗,并能消化吸收,為我所用,提升企業加工品牌,提高企業市場競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