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石GEMSY縫紉機縫紉機保養
編者按:
近日,在廣州市隆重舉辦的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市場工作委員會換屆大會暨2025年年會上,楊曉京理事長作重要講話,對市場工作委員會的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指出了工作方向。
各位委員、各位代表:
很高興同大家一起出席協會市場工作委員會換屆大會暨2025年年會。在此,我代表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對本次會議的成功召開和新當選的市場工作委員會新一屆領導集體表示熱烈的祝賀,向為此次會議提供幫助和支持的廣東省縫制設備商會表示衷心的感謝!
剛才,我們審議并討論了第三屆市場工作委員會工作報告,全面回顧了三年來市場工作委員會所做的工作。三年來,市場工作委員會在協會領導下,堅持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堅持構建行業“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堅持促進商貿流通和企業營銷模式轉型升級,堅持倡導誠信經營和重塑行業市場競爭新秩序,在服務國家戰略、開展市場研究、傳播市場經驗、促進產業對接、開拓內外市場、搭建交流平臺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這些成績離不開廣大委員單位的共同努力,也離不開各位副主任的集思廣益、獻計獻策,在這里,我向大家為協會工作的辛勤付出表示誠摯的謝意!
會議過程中,大家圍繞國內外市場形勢和市場工作委員會今后的工作、圍繞《加強行業自律,共促縫制機械市場健康發展的倡議》充分發表了意見,對我很有啟發。借此機會,我想就行業面臨形勢和市場工作委員會下一步工作談幾點意見:
第一,堅持聚焦主業,增強發展活力。
2022-2025年的三年是縫制機械行業真正由以規模化發展為主的外延式發展,走向以自動化、集成化為主的內涵式發展道路的三年。我們經歷了行業大幅度下滑,也迎來了觸底反彈的曙光。三年來,我們規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總體下降了3.48%,行業虧損面達到17.45%,工業縫紉機內銷量僅增長2.12%,形勢比較嚴峻的。但是與此同時,行業的發展也存在一些亮點:
一是總體產量呈現恢復趨勢。從2022年觸底后,近兩年,我們的工業縫紉機還是保持了持續增長,從2022年的630萬臺增長到2024年的685萬臺。
二是運行效率得到明顯改善。受到市場需求回升和企業補庫帶動,近兩年,我們的企業在總資金周轉率、產成品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等運行效率指標持續好轉,產品庫存由90萬臺壓縮至80萬臺。
三是產品出口帶動行業發展。三年來,全行業累計出口97.44億美元,持續保持高位運行,出口額占全行業總產值的比重由疫情前的35.64提升至50.83%,出口國家和地區在印度、越南、美國、孟加拉、土耳其等傳統市場的基礎上,增加了巴基斯坦、巴西、印尼、柬埔寨、俄羅斯等新興市場,出口成為帶動和支撐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引擎。
四是科技創新促進結構調整。三年間,行業規上企業的R&D比例由疫情前的4.74%提升至6.01%,全行業申請各類專利2.08萬件。科技創新帶來產品結構調整,三年來,我們的電子化樣機、自動模板機、全自動激光開袋機、自動裁床等智能設備加速增長,有針對性研發的爆款產品不斷推出,電腦刺繡機持續火爆,工業機出口單價由疫情前的266元增長到325元。
未來,我國縫制機械行業發展面臨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依然較多,全球經濟緩慢復蘇,地緣政治沖突、貿易保護主義等風險因素對國際貿易和產業鏈的穩定發展構成壓力。但是大家還是要看到,在前進的道路上雖然危機四伏,但危中有機,福禍相依。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狂風驟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沒有變。大家可能都知道,今年10月即將召開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主要議程就是研究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屆時,國家將會出臺一系列加力支持科技創新、提振消費、小微企業、穩定外貿的政策工具,促進各行業內涵發展、轉型發展、高質量發展。
再從我們下游的服裝產業分析,多重利好因素將支撐服裝產業回暖:一是擴內需、促消費、惠民生等政策持續發力,居民收入提升和資產價格企穩,有助于消費能力提升和消費意愿增強。二是以Z世代、新中產為代表的新消費群體崛起,運動、國潮、綠色等新消費增長點結合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新零售模式持續激發市場活力,消費場景和消費品質創新升級,成為滿足新時代更高層次精神文化追求及情緒價值的主引擎。三是縣域市場展現出巨大的消費潛力和消費變革需求,國貨品牌和電商平臺加速布局下沉市場,帶動服裝消費需求持續釋放。四是隨著促消費及改善營商環境等政策協同發力,服裝品牌和企業將加強產品開發和場景創新,通過文化賦能、科技支撐等強化品牌價值創造,促進產品價格回升和企業效益修復,激發企業內生動力,助力服裝內銷市場持續回暖。五是受益于我國完善的服裝產業鏈優勢、現代化制造能力和多元化市場的強大韌性,以及跨境電商、海外倉等新模式新業態的有力拉動,我國服裝出口仍然存在較強支撐。
因此,大家要正確把握形勢,增強發展定力,夯實主業根基,激發創業活力,用好發展機遇、潛力和優勢,鞏固拓展行業經濟回升向好的勢頭。
第二,堅持需求導向,著力做優做強。
我們把主要精力放在主業上,那么如何在復雜的環境中脫穎而出呢?我覺得,關鍵是要找準發力的主攻方向,以更加精準、務實的舉措將企業做實、做強、做優。要始終堅持需求導向。國民經濟是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縫制機械行業就要以滿足下游紡織服裝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方向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企業的產品研發、組織生產、服務網絡、品質價格就要著力滿足用戶企業不同層次、不同維度的需求。
現在我們都說,下游產業的最大的變化就是“小單快反”。什么是“小單快反”?“小單”是狀態、是趨勢,是說服裝行業的生產模式正在由大規模批量化生產向多品種、小批量、個性化定制方向發展。“快反”是核心、是要求,它折射的是企業“市場觀”之變。2024年,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3.08萬億元,同比增長6.5%,其中穿著類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在2023年增長了10.8%的基礎上又增長了1.5%。“兩天打樣,三天出貨”,“線上下單,當天出貨”成為常態。今年,我去大連的大楊集團調研,他們可以將規模化流水線與定制化流水線合理整合,定制化產品從接單到發貨兩天的時間就可以完成。所以,我們的企業還是要沉下心來研究服裝市場新需求,鍛造以市場需求為起點和導向的“柔性產業鏈”,從被動接受市場波動,到主動應對市場變動,以更多多元化的“小單”、更快的響應速度來適應市場新需求。
第三,堅持兩輪驅動,用好兩個市場。
我在今年的常務理事會上也講過,雖然現在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但全球化仍是大勢所趨。全球化的核心在于資源的全球配置和市場的全球整合。我們要以全球化的視野,融入全球經濟體系,使縫制機械行業能夠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經濟的高效發展。
要注重深挖國內市場。據中國服裝協會估算,現在全國服裝行業工業企業數量約為17萬家,服裝制造領域從業人數826萬人,服裝總產量712億件,其中國內銷售數量超過400億件,國內市場服裝銷售總額達4.5萬億元。除廣東、江蘇、浙江、山東、福建傳統生產大省外,近年來,河南、新疆、廣西、湖北、江西、安徽、遼寧、四川、河北、湖南等中西部省份發展也較快。據中國服裝協會預測,到2025年,中西部紡織服裝產業總產值將突破1.5萬億元,年均增長率6%-8%,出口額將突破200億美元。我們要關注這些變化趨勢,加快渠道建設,通過拓展服務半徑、提升服務能力,從而構建新市場、形成新優勢,培育企業新的經濟增長點。
同時,我們也要大力開拓海外市場。2014年至2024年十年間,我們縫制機械行業出口額從23.9億美元提升至34.2億美元,增長了43%;我們出口的國家和地區從190個擴大到207個。未來兩三年行業增長的主力軍應該還是在海外市場,“不出海則出局”已成為行業共識。如何開拓海外市場?我認為,一是要以全球化的視野,對海外市場的市場規模、行業現狀、競爭態勢、政策法規、貿易規則、文化背景等進行全面了解,充分利用國家對“一帶一路”、RCEP、雙邊和多邊貿易優惠政策,降低出口成本,提升市場競爭力。二要培育有針對性的市場開拓能力,綜合運用市場調研、多品牌戰略、數字化營銷、展會活動、技術創新、合資合作等多種新模式和新手段,更好地實現全球化發展目標;要構建具備多語言和跨文化背景的國際化團隊,以支持全球業務的運營。
第四,堅持誠信經營,維護良好秩序。
今天的會議,我們審議通過了市場工作委員會關于《加強行業自律,共促縫制機械市場健康發展的倡議》,這是繼2008年商貿專業委員會《關于加強中國縫制機械行業市場誠信自律的若干意見》和2014年市場工作委員會《縫制機械行業服務經營規范》(后更名為《縫制機械行業售后服務標準》)之后出臺的第三份規范全行業市場秩序的文件。我認為,這個《倡議》非常好,在行業嚴重“內卷”的情況下,恰逢其時,也展現了市場工作委員會的工作成效。
為什么要出臺這個《倡議》?就是因為現在過日子有些緊張了,加上固有的產能過剩、產品同質化等因素,我們一些企業再次祭起低價競爭、專利侵權、零首付、拼賬期、虛假宣傳等無序競爭法寶。去年,云南邊境城市發展得較好,我們的企業蜂擁而至,我去調研時了解到,一些企業把賬款延長到兩年甚至三年,最后給自己增加了風險,還搞得大家都沒有錢賺,損人不利己。2023年,行業287家規上企業營收利潤率僅有3.4%,這個盈利水平怎么談加快研發、怎么談人才培養、怎么談可持續發展、怎么談我們是強國呢?
“開展行業信用建設及自律管理,維護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秩序”是協會的首要工作,這項工作的具體實施就落在市場工作委員會身上。我們在座的都是行業骨干企業,要有一個行業共識,要有一個責任擔當,要給全行業樹立一個榜樣。
怎么才能去“內卷”?我認為,一是轉變競爭思路,走專精特新之路,通過差異化、細分化、高端化、品牌化發展,專注鑄專長,創新求突破,品質贏市場,推動競爭從紅海進入藍海,實現價值提升。二是打造自主品牌,增加全球用戶對中國制造的信心與認知度,講好中國品牌故事,以品牌價值創造產品價值和企業價值。近兩年,行業出現許多“爆品”,各路諸侯紛紛稱王,但我始終認為,打造“爆品”只是手段,打造“品牌”才是目的;“爆品”管一時,品牌管一世,最終在市場中獲勝的還是“三品戰略”——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是踐行行業責任,“大河有水小河滿”,企業既是競爭對手,也是利益相關者,我們要學會在競爭中合作,共建行業健康發展生態圈。四是弘揚企業家精神,鍛造具有愛國、創新、誠信、社會責任和國際視野等特質的優秀企業家隊伍,眼界決定格局,格局鑄造高度,高度成就未來,所以,我們的企業家不要眼睛只盯著自己和競爭對手,眼界要遠一些,格局要大一些。
第五,堅持“四個服務”,拓展工作平臺。
本屆市場工作委員會在組織機構進一步精簡,領導團隊進一步年輕化,目的就是要更能貼近市場、更能出謀劃策、更能承擔工作,積極發揮服務政府、服務行業、服務企業、服務社會的職能,激發市場工作委員會工作活力。
剛才,大家對新一屆市場工作委員會的工作提出了希望和建議,我都同意。未來三年,市場工作委員會要以行業市場規劃、市場調研分析、海外市場拓展、國際合作論壇、信用體系建設、市場秩序維護、服務標準宣貫、營銷人才培養等工作為抓手,加強組織建設,發揮專業優勢,提高工作水平。要發揮好副主任委員和骨干企業的積極作用和資源優勢,每個人或每個小團隊要承擔一部分市場工作,每一年要有工作成果。當然,行業市場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三年就能完善的,要有一個過程,但只要我們去做,積跬步以至千里,積小流以成江海,我們總能取得一些成就,為行業市場健康發展做出一些貢獻,這樣也無愧于我們這三年的任期。
同志們,未來三年是“十五五”開局起步的重要三年,是培育新質生產力、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三年,是完善行業現代化體系建設、邁向縫機強國第一陣營宏偉目標的重要三年,市場工作委員會要抓住這一重要機遇,團結所有委員單位和協會骨干企業,凝心聚力,務實篤行,奮力譜寫縫制機械行業市場工作高質量發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