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市場整體規模縮水15%!巧用搶占訂單技巧!
- 新冠疫情之下,服裝行業遭遇重挫,甚至正經歷歷史罕見的“大撤退”,有專家預計,今年服裝行業整體至少減少4000億元營收,整體市場規模縮水15%,大多數服裝品牌都面臨風險。
近日,不少紡織人與小編訴苦,服裝消費不好,必然會對上游原料形成負反饋,進而出現大幅暴跌。化纖原料等上游紡織原料全部創出了近些年新低,甚至部分已創出歷史新低,上游暴跌,服裝加工廠更加難逃此劫。不少服裝加工廠目前已處于停工狀態,甚至部分工廠出現有單不敢接的地步。原因主要還是來自價格,加工成本高,但訂單價格低。
小編為此與不少專業人士溝通中了解到,疫情讓整個紡織服裝產業鏈處于需求疲軟嚴重與產能過剩突出循環中。今年的“金九銀十”是否會如期到來,還是要看終端需求是否能提升。
小編為此幫助大家整理了一些搶占市場訂單技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一、延伸產業鏈有實力的企業可以考慮延伸到利潤更高的織布和印染產業,自我配套,形成規模和成本優勢,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另外,在當前環境下,要嚴控成本,通過配棉、人工等環節降低生產成本,企業領導還要有前瞻的戰略眼光,提前布局市場,根據市場變化及時調整產品結構,比如近一個月低支紗在市場走貨較快,多家企業通過降紗支實現回籠資金的目的。
第二、產品差異化提高產品附加值,走差異化道路。產品結構調整是國內提了很多年的策略,經歷疫情的九死一生,這次可能會有很多產品質量低端,管理跟不上的企業會倒掉,企業需要有清晰的產品定位,或者加大混紡比例,或者將單品做到極致,尤其要關注國內消費市場的變化。
第三、加強修煉內功疫情之下,企業不能消極等待,應趁著這個“機會”,苦練內功,將疫情期轉化為內功修煉期,提升企業的抗風險能力,為疫情過后的更好發展積蓄力量。企業可以實施精細化管理,降低成本,降低能耗。還需要多條腿走路,在多變的市場環境下,過度依賴任何一個市場都是存在風險的,企業需要不斷嘗試開拓新的市場,降低運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