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機青年企業家:廣和盧律何
我是自愿接替父親管理公司,替父親分憂的。我在大學修的就是工商管理專業,接手廣和是順其自然的。
一方面父親也到了退休的年紀,做子女的應當承擔起這個責任;另一方面,在管理上,我在大學里進行了系統的學習,管理企業也是對理論知識的實踐。我對縫制機械行業雖然說不上很喜歡,但經營管理廣和的這幾年是盡心盡力的。
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踏踏實實,雖然通往成功的路程艱辛漫長,但每一個腳印都是成長;另一種人投機取巧,或許得到了暫時的成功,但往往經不起時間的考驗。我父親就是典型的踏踏實實、勤勤懇懇地創業,一步一個腳印地撫養“廣和”長大成人的人。腳踏實地是父親給我最多的教導,也是讓我受益終生的忠告。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人生并沒有捷徑可走,只有腳踏實地,才能最終到達自己想去的地方。
我們都知道,人才短缺是我國制造業發展面臨的最大困境之一。目前,大量制造業企業正面臨著人才流失、招不到人的難題,企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最主要的困難就是“技術人才缺乏”。實際情況確實如此,縫制機械行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對人才的要求和需求更高、更緊迫。
但是很明顯,人才越來越難招,人才流失嚴重。除了人才難招,還有一個關鍵是人才的斷層很嚴重。每個管理者都需要考慮企業的長遠發展,而不是只看重眼前的繁華。對于像我們廣和這種類型的企業該怎么在當下激烈的競爭中突圍是我面對的壓力。
我還是想將父親一貫的穩重理念堅持下去,以穩健經營為主。人才的壓力不是一家企業面臨的困境,而是整個行業都需要面對的問題。我們廣和公司雖然規模不大,但也是經歷了很多起起落落的,算得上經得起風浪的抗壓型企業。我父親穩扎穩打地經營了這么多年,能將廣和打造成如今的銅墻鐵壁是有一定的可繼承性的,因此,穩健是廣和公司發展的根基,必須堅守不動搖。
另外,現在所處的時代不同了,企業要發展,要相應地跟隨時代的變化而改變,創新是必須要做的事情。其實,每個階段、每個時代都有每個階段、每個時代的危機,只要我們時刻有危機意識,壓力總會轉化為動力的。
企業發展,不進則退,這是老話,更是現實。更何況對于一個經歷20多年風雨的企業來說,更是退不得。尤其在今天智慧縫制日漸興盛的時代,沒有新產品的支撐,企業很難發展,更別說占據一席之地。
廣和自創建以來,始終堅持穩健經營、持續創新、開放合作的經營理念,為客戶提供穩定且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與上下游合作伙伴及友商合作創新、擴大產業價值,形成健康良性的產業生態系統。
我接手廣和后在某些方面也做了一些改變和創新。我把主要的精力更多地放在產品技術上,這是大勢所趨。當然,做什么事都要有一定的積累才行,為了眼前的利益或者規避風險而盲目轉型是很難成功的。目前,我想做的還是用心做好產品,嚴格把控好質量,為顧客提供更多更優質的產品。
在全球經濟增長速度放緩、中美貿易摩擦升級、產業周期調整的當下,縫制機械行業雖然面臨的不確定性和挑戰增多,但是挑戰中依然充滿機遇,企業只要堅定信心,把握機遇,仍有逆勢而上、重振旗鼓的發展機會。
抓住機遇靠的不是一味地求快,而是做好產品,穩扎穩打地前進才能在群雄角逐中勝出。品質是市場競爭的核心,好產品、好質量是企業賴以生存發展的根本,我們廣和公司要緊緊抓住這個核心,就是我最大的期望。莫問前路,只管風雨兼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