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管理與企業文化--強信人的「悟與干」
- 精益生產管理,是一套系統化的思維,王總裁期待強信公司透過精益管理的學習,使強信公司的精益管理,成為高度柔性的管理思維。
- 精益生產管理思維是以過程為導向的思維方式,精益管理就是過程管理。
- 精益生產管理思維是一次把事情做對的思維,因為做錯事情需要成本做為代價,而如何一次把事情做對,是需要嫻熟的工業技術,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對員工長期的訓練。在豐田公司就存在有新員工的訓練道場,老員工的訓練道場,目的就是在訓練員工如何做到一次把事情做對。
- 精益生產管理思維是流動、拉動(連接)的思維,消滅斷點,將斷點連起來,例如在裝配車間所說的消滅中間庫就是這個概念,精益五項原則:流動、拉動、價值、價值流、盡善盡美。
- 精益生產管理思維是以暴露問題為手段解決問題的思維,以往在許多企業存在老舊的機制是將所有的問題掩蓋起來,而且讓企業的員工在與管理人員之間做博弈,若形成這種博弈,企業的經營就岌岌可危,長期令員工會形成一種本領,若出現問題一定會想辦法進行掩蓋,逃避懲罰,造成的結果是與精益生產管理思維相違背的。精益生產管理思維是鼓勵企業暴露問題,進而找出解決的方法,讓企業重生。
- 精益生產管理思維是道道工序講品質的思維,精益生產管理就是要令生產的過程,透過合理的安排,發揮最有效率的生產,產出最佳質量的產品,說簡單點就是如何高效的做出精品。
- 精益生產管理思維是建立有問題立即停止解決問題的思維,精益就是將所有人的生產步調調整一致,并且高效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 精益生產管理思維是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思維,這是做為管理者要有的本領,精益生產管理就是在培養管理者具備這樣的本領,一旦有了這樣的思維本領,可以很容易的洞悉生產過程中衍生的問題,而且可以迅速的找出解決之道,讓團體共同的提升成長。
- 精益生產管理是尊重人性、持續改進的理念:所有的企業管理都應以此為基礎,塑造企業的持續改革能力,為企業突破創新。
- 精益生產管理是遵守規則標準的理念:無規矩不成方圓,精益生產管理就是在為生產管理訂標準訂規則,讓管理以及生產都有依可循,統一標準做對事情。
- 精益生產管理是為顧客價值創造的企業經營理念:企業要生存要盈利就必須能生產出為客戶創造價值的產品,而精益生產管理就是為這個目的落地而生的理念。
- 精益生產管理是三現主義的理念:現地管理、現物管理、落地現實,這就是三個實現管理理念。
- 精益生產管理是培養信奉公司核心價值觀杰出團隊的理念:個人理念與公司大的管理理念必須一致,王總裁希望我們的人力資源部門應該考慮一下在精益管理的推動下,我們強信的理念是什么?這值得深思!
- 精益生產管理是尊重重視事業內外合作伙伴的理念:合作伙伴是涵括了員工、客戶及供貨商,企業經營管理不可以違背人性,藐視員工;不可人為欺壓供應商;不可以隨意欺騙客戶。
- 精益生產管理是育人的理念:精益重在育人,推動精益的過程就是在不斷的提升我們的思維、格局。
- 精益生產管理是永遠在危機中的理念:福不雙至,禍不單行,企業經營管理要步步為營,如履薄冰,只有永遠存有危機感,害怕隨時會被淘汰,精益求精,不斷追求進步,如此企業才能在危機感中不斷的精實壯大,精益生產管理就是在告訴的們這個道理。
- 精益生產管理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利他文化。
- 精益生產管理是團隊合作共享的文化。
- 精益生產管理是改善創新的文化,而且必須每年制定課題所有部門參與。
- 精益生產管理是學習實踐的文化。
- 精益生產管理是勇于挑戰的文化。
- 精益生產管理是誠實待人、相互理解、相互負責的文化,就是咱們老祖宗所謂的“義”,任何的角色都要有擔當。
- 精益生產管理是嚴謹認真、自省的文化。
- 精益生產管理是節約節省的文化。
- 長期理念:由生產部門的切入,展開的全員的管理變革;提到長期兩字,一定是圍繞這企業的戰略規劃的角度,將精益納入到企業經營戰略管理中。什么是戰略呢?就是毛主席所說的定位:抓方向、抓主動權,所以推精益管理,是基于企業長期戰略目標下進行的。理念就是信念,一個企業發展必須具備自己的核心經營理念,若沒有就是行尸走肉,很難在現在和未來的走下去。以豐田理念為案例:在豐田公司就是以孝心(孝順父母)為核心、隨著不斷的發展不斷的變化,但內涵仍在,一直圍繞四個要素,核心經營理念是:個人與小家的成長進而關注企業的大家成才、社會和國家、成為為全人類發展遵循綠色制造;豐田的理念就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 流程:內部流程向外部流程改革的過程,攘外必先安內。流程一定要符合企業的經營理念,流程一定是支持戰略目標實施的。在正確的目標、理念支持下,人才育成。
- 人才育成:技能方法、能力、統一價值觀,長期戰略目標是有關聯的,培養能夠實現企業經營理念的人,經營理念與人才育成是匹配的。人不斷在流程中去實踐、去做,形成企業文化。
- 企業文化:流程是載體、人在不斷做,實現所有的理念,形成企業獨有的哲學。
- 研究工人操作的時間和動作構成,制定出標準操作方法和時間;
- 實行差別計件工資制;
- 按標準以及美國戴明——日本質量管理貢獻教父發明的PDCA——戴明環《戴明論質量管理》,其實就是精益思維落實的基礎,是精益管理中存在歐美的文化元素。
精益是方法 王總裁在前面對精益生產管理的闡述說明中,開宗明義就說明了精益生產管理,就是透過發現問題的方法手段,找出改善問題的措施,將生產制造管理做到質量極致,效率極致,浪費最低,縮短交期,減少生產周期,將生產管理體系提升到最大效能化,因此首先我們就要很清楚的知道,精益生產管理就是一種提高生產管理效能的方法。
王總裁進一步的向所有強信的管理干部說明精益五內涵中的第二內涵,精益生產管理是一種管理思維,他從8個要點來闡述:
我們必須截長補短,尤其可以學習德國人在制造本質上注意實踐的工匠精神:
德國人的精神在在呈現出責任感、刻苦、服從、可靠誠實的質量;德國制造蘊涵著理性嚴謹的民族性格是整體國民精神文化的焦點結晶;德國制造是德國文化在物質層面的外顯。
精益管理就是解決:長(產品制造周期過長)、慢(現場周轉,工藝、流程流速太慢)、多(庫存不合理的存在太多)、差(產品的品質差),要解決這些問題,在找出對策后,就要落地實際的去干,大環境和傳統習慣對落地工作的影響,誰精益誰受益。悟——心想!做任何事情不動心都是假的,心想事成。一個企業現場發生了變化,一定是員工的行為變了——思想變了——公司的管理方式變了,精益管理是尊重人性的,你若發自內心的關心,員工是可以感受到的。作為領導干部,以身作則,身教言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利他文化。身教勝于言教。
干——實踐!精益從心做起,改善從我做起。改善是什么,改善即使創新。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文化內涵之上不斷的創新,不斷的總結,不斷的推陳出新。在干的過程中保持良好的狀態。
精益管理追朔根源,真切的來說是源于中國文化的底蘊、而成形于于豐田汽車生產管理模式,2000年以來精益生產管理已經逐漸在中國企業形成被推祟的管理模式,我們可以再從幾個角度來剖析:
管好產能欲望,是“扎實發展”的第一步。為實現指標不惜一切手段,只能達成短期目標,后續會出現一片混亂。經營目標與能力必須是匹配的,豐田堅守自己年輪式的經營指標,尊重人性,從不冒進。經營理念是企業成長的理論指導,用經營理念做為指導,在流程中不斷去培養人,達到良性循環。
某些企業總想把別人的成果摘來自用,這是不可取的,你必須要創新。推精益的過程就是創造精益的過程。引進豐田模式,發現我們自己的問題,創造出一種超越其的模式,反哺豐田模式。
精益生產管理的內涵,旨在減少各部門間的矛盾,由利己到利他理念的轉變,由推卸責任到主動承擔責任的理念轉變,由內到外流程的解決。日本人懂得向中國學習什么,用中國文化去賺錢。怎樣將這種哲學轉化成生產力,日本將這種哲學運用到了極致。我們也必須學到深刻的明白,原來至圣先師孔子教導我們的仁愛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及大思想家王陽明《傳習錄》中提到的:利他、天理即良知。知行合一。如果落道執行都會成為企業管理經營存續發展之道。
美國泰勒——科學管理、工業工程之父。告訴我們生產管理三要素:
而日本的經濟元祖--涉沢榮一很明確的指出:企業經營管理的思想價值觀,可以從中國的《論語》中得來的。公司要經營好,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沒有人才,公司必然失敗,而在各種公司的經營中,為了成功,不得不考慮人在經營中的行為規范與準則。《論語》就是這個規范與準則的標準,遇到問題從《論語》中找答案,絕對不會錯。道德經濟合一,左手拿算盤,右手拿《論語》。賺錢這件事情一定要符合孝悌忠禮義廉恥。
舉例中國發生的毒牛奶及毒疫苗,三鹿董事長、吉林長生董事長經營企業過程中缺德,致使企業轟然倒塌,風光不再。企業必須有正確的價值觀,正確的經營戰略,因國家以法律法規逼迫這你建立合理合法又合情的經營價值觀。但現在大多是企業都是野蠻生長,粗放經營。自然法則,優勝劣汰。日本靠一部《論語》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國,值得我們學習。而中華民族的偉大智慧領導人毛主席提出的:不忘初心、知行合一,可以做為一個企業管理的標桿,以此為依據,鞭策、對照我司的精益建設步驟去推動。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我們要不間斷的學習反省總結。精益管理就是不斷在日常生產中完善自己,讓自己成長,創造更大的價值,進而掀升組織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