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返鄉創業 縫紉技術助殘疾人就業增收
- 依靠各項技術、資金方面的政策扶持,返鄉創業支持家鄉發展的大學生越來越多。圖為林周縣利殘縫制公司負責人索朗查巴正在教授殘疾人員工縫紉技術。 本報記者 龍俊霖攝
“不對,線應該從這一面出來。”11月13日上午,林周縣利殘縫制公司車間內,負責人索朗查巴正在教授殘疾人員工縫紉技術。
索朗查巴是林周縣江熱夏鄉卡日村人,2017年大學畢業,今年6月選擇返鄉創業,與一名高級服裝設計師共同投資50余萬元創立了林周縣利殘縫制公司,吸納殘疾人就業。
索朗查巴學習的計算機專業,主要學習平面設計技術。大學畢業后他到一家被服廠學習縫制,每月工資5000元左右,在累積了一定經驗和資金后他選擇了回鄉創業。索朗查巴告訴記者:“當時選擇回鄉創業遭到了部分親戚朋友的反對,他們都說現在都是從農村往城市里走,怎么你還回到農村了?”
創業百難。雖然回鄉創業的決定遭到了很多親戚朋友的反對,但絲毫沒有動搖他的決心。他將自己打算幫助殘疾人就業的想法告訴了家人,利用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與黨和政府關于大學生創業的政策相結合,經過多方考察,今年6月,林周縣利殘縫制公司成立,主營布料加工。
“公司成立后需要進行設備采購、廠房裝修、去內地學習進修等各種前期準備,這一時期沒有任何收入。但是在相關部門的幫助下,從10月份開始,訂單就慢慢多了起來。”索朗查巴說,公司現有七臺縫紉機、一臺大型繡花機,可承接多種縫制任務。
提供就業崗位 帶動致富增收
“沒崗位我提供、沒技術我來教。”今年9月下旬,公司的所有設施、設備齊全后,索朗查巴在廠房門口貼上了招聘殘疾人員工的信息,目前已成功接納了部分殘疾人進入公司工作。索朗查巴說,公司除了招聘殘疾人,還提供針對建檔立卡戶、大學生的縫制技術免費培訓,培訓合格后除了安排在本公司就業也會推薦到其他類似業務的公司就業。公司發出的工資在學習期間為2000至3000元,學習結束正式工作后按照績效可以領到6000多元。
“我腿腳不方便,在這里上班主要從事線頭處理工作,每月能領到3000多元工資,減輕了家中的負擔。只要我努力工作,一直干下去,相信以后的日子會越來越好。”在該公司上班的殘疾人次仁多吉說。
林周縣“兩創示范”辦公室主任洛桑羅布介紹:“現在大學生返鄉創業支持家鄉發展的越來越多,各級部門也給予不少技術及資金上的支持。我們還組織所有創業大學生開展‘四講四愛’群眾教育實踐活動,讓更多的人認識到,只有在黨的帶領下,生產、生活條件才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