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CISMA2017看縫制機械行業(yè)技術發(fā)展趨勢(下)
三、機器人、3D縫紉機應用還處于初步階段
在CISMA2017上,機器人技術與縫紉技術結合起來是一大亮點,機器代替人工,實現自動化生產,非常高效。上工申貝公司以雄厚的實力和豐富的資源,吸收、消化德國杜克普(DA)、百福(PFAFF)、KSL、BESLER等國際著名品牌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努力打造模塊化、平臺化、智能化,大力發(fā)展中國制造,領跑工業(yè)縫紉機的4.0+時代。
展會上,上工申貝KSL制造的3D機器人縫紉機,一種適用于加工縫合空間曲面工件的縫紉機械手。把縫紉機機頭安裝到自由度較大的六軸工業(yè)機器手上,縫紉機機頭在CNC的控制下,可以調整大小和形狀。該縫紉機械手將機器人技術與縫紉技術結合起來,實現三維空間曲線的縫合。該控制系統能夠邏輯地處理具有控制編碼或其他符號指令規(guī)定的程序,通過計算機將其譯碼,從而使機器人縫紉機執(zhí)行規(guī)定好了的動作。按照電腦控制程序,機器手對著一張凹凸有致的深灰色轎車前臺板進行著三維度縫接演示。
3D是英文“Three Dimensions”的簡稱,中文是指三維、三個維度、三個坐標,即是立體的。3D縫紉技術區(qū)別于3D打印技術、3D量體裁衣技術、3D服裝設計。三維立體的縫紉技術(3D縫紉)就是通過縫紉方式的改變,輔助設備的改變,縫紉機機頭圍繞著物體轉,縫紉出來的產品也自然是立體的。
3D縫制機器人三維立體縫紉核心技術是縫合技術。機器人單面縫合技術是指機器人引導單面縫紉機對復合材料進行縫合,縫針從一面接近縫合物完成縫合操作,它克服了雙面縫紉機的空間局限。該設備的核心技術是研究出了一個特殊的機器人導航縫合針頭,該縫合針頭有兩個縫針同時進行協作完成。兩針一線,一根挑線針和一根勾線針,兩根針沿軸向運動,穿過縫合物,勾線針接過挑線針上的線然后穿回縫合物,在穿過上次形成的線圈,從而形成了相互鎖結的線圈。
用機器人根據程序生產可以替代成本日益高漲的人工,盡管在未來若干年內還不會像現在的平面縫紉那么普及,但這種做法會越來越適應于今后市場發(fā)展的需求方向。
四、“智慧縫制技術與解決方案”是發(fā)展主題
本屆展會主題為“智慧縫制技術與解決方案”,即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先進縫制技術,面向縫制應用領域的設計、生產、管理、服務等單個或多個制造環(huán)節(jié),具有自感知、自學習、自決策、自執(zhí)行、自適應等功能的縫制加工生產方式。智慧縫制,更著眼于更加高度自動化的縫制單元、設備的語音和圖像的自動識別、自主決策等等。智慧化縫制設備和智慧工廠,將是未來服裝加工產業(yè)的發(fā)展方向。
重點產品主要通過“智能化、模塊化、網絡化、數字化”四個主題的技術研究和廣泛應用,引領縫制行業(yè)高端技術發(fā)展的方向。智能化:縫制設備關鍵部位安裝有各種傳感器,智能判斷并發(fā)出相應的指令,完成縫紉,而且縫紉質量得到很好的保證,降低了對車縫人員的技能要求;模塊化:將縫制設備各個動作分別用電機控制,使縫制過程完全可控,改善縫紉質量;網絡化:實現了縫紉設備的網絡化功能,所有縫制數據可以通過后臺進行處理、分析, 為客戶搭建智慧型工廠提供了強有力的設備保證;數字化:實現縫制參數上傳到云端和從云端下載數據到縫制設備的雙向通訊,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工業(yè)4.0。
隨著信息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的高速發(fā)展,我國智能制造裝備的發(fā)展深度和廣度日益提升,以新型傳感器、智能控制系統、工業(yè)機器人、自動化成套生產線為代表的智能制造裝備產業(yè)體系初步形成,智能化的設備成為行業(yè)主流。
標準公司搭建了一個由數臺智能化設備組成的模擬“智能工廠”,按照終端客戶實際生產情況,進行數據實時采集、上傳、下載等環(huán)節(jié)的現場演示。在代表“云端”的計算機上,生產統計、產能監(jiān)測、生產線優(yōu)化、生產數據交互、薪酬評估、設備管理、遠程尋呼和大數據挖掘8大功能清晰展示。“云技術”支持下的智慧物聯,將物聯網和云技術賦予產品本身,將孤立的生產設備整合為互聯的信息終端,使傳統的縫制設備從單一的生產資料變?yōu)橹悄芑瘮祿牟杉吆吞峁┱?,為終端客戶建立智能工廠及數字化車間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引領下游產業(yè)轉型升級。
本屆展會,大豪將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圖像識別等先進技術與行業(yè)應用充分結合,推出了多款智慧縫制新產品,包括新一代智能網絡縫制設備電控系統、智能全自動縫制手套生產線、無需制版的圖片繡功能、基于大豪云平臺的縫制設備智能工廠管理系統、特種工業(yè)縫紉機電控新一代一體機等眾多產品,系統全部具備網絡接口支持聯網功能,應用這些電控系統的縫制設備可以通過大豪云平臺實現智能工廠網絡管理應用。
大豪新一代基于大數據云平臺技術、無線接入技術的縫制設備遠程運維云平臺及智能工廠管理系統,可以將縫制、紡織工廠的生產設備通過遠程接入云平臺,對生產設備的實時數據及運行情況進行遠程監(jiān)控與采集,實現花樣資源共享、工廠內部專家系統和決策支持、遠程故障診斷和遠程升級等各項功能,實現全行業(yè)各工廠間的網絡協同、智能派工,遠程設備租賃與銷售、打通上下游產業(yè)鏈,打造產業(yè)共享平臺。
智能生產線是實現智能制造的重要載體,主要通過構建智能化生產系統、網絡化分布生產設施,實現生產過程的智能化。
本屆展會,長園和鷹攜“互聯網+、智能制造、智慧物流”無縫融合的全面解決方案及3D人體掃描、自動鋪布、數控裁剪、智能吊掛等智能縫制產品驚艷亮相,把互聯網+、智能工廠、智慧物流、大數據、云計算變成一個完整的閉環(huán),打造互聯網+、智能制造、智能物流無縫融合的智能工廠。
值得一提的是,展會上南通明興科技與中國科學院通力合作的“中科衣流服裝智能物料配送及監(jiān)控系統”,將MES云版本與服裝吊掛流水線深度融合,完全實現數據驅動,內置CPS與智能調度IE算法。實現了工藝自動分解、在制品智能調度、生產動態(tài)平衡、機位能力評估、設備在線檢測等諸多智能制造剛性需求。云化的MES就是物聯網,是集人工智能、大數據、無線通訊、工業(yè)物聯網于一體的綜合技術應用。智造車間數據化,根據大數據,使每個環(huán)節(jié)有機結合從而提升綜合實力,以最快的速度生產出來,這就是智能制造最大的價值。
數字化技術是制造業(yè)信息化的基礎,它以計算機軟件、外圍設備、協議和網絡為基礎,用于支持產品生命周期的制造活動和企業(yè)的全局優(yōu)化運作。這次展覽會讓我們看到隨著數字化技術的日益進步,展品包含了縫前、縫制、縫后各類機器以及CAD/CAM設計系統、APS、GSD、MES、ERP管理系統,完整地展現了縫制服裝的整個鏈條。
本次展會,億澳斯軟件將攜APS智能排產系統及云智造最新成果參展,現場實操演繹,億澳斯APS智能生產調度平臺聯合上海富山智能縫紉機、百聯MES系統、深圳嘉勝流水槽系統構建具備自循環(huán)的生態(tài)鏈智能制造方案成為本屆展會的亮點。
上海意利的工業(yè)4.0互聯個性智造生態(tài)鏈解決方案,力克以“量身定制解決方案”及“設計到裁剪的全流程智能解決方案”,展示其從產品企劃設計、開發(fā)制版到生產全方位的數字化智能解決方案。
在“工業(yè)4.0”浪潮中,智能工廠是一個重要的發(fā)展方向?;谛畔⑽锢硐到y的智能裝備、智能工廠等智能制造方式正在引領制造業(yè)的新變革。在縫前、縫中、縫后各個環(huán)節(jié)用到的3D人體掃描、CAD、數控裁剪機、智能鋪布機、智能吊掛、智能倉儲等方面的技術,也需要和大數據、互聯網遠程監(jiān)控、互聯網即時數據傳輸等技術融合,而這些技術融合之后而生成的服裝智能化、信息化服裝生產整體方案,已經被不少一線服裝企業(yè)逐漸采用,也被行業(yè)公認為服裝企業(yè)的未來必經之路。
原來,縫制業(yè)也可以這么炫酷!我們由衷地為主辦方能夠承辦如此高規(guī)格、大規(guī)模的CISMA大會而祝賀;為縫機人積極面對并引領經濟新常態(tài)的新追求,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yè)全生命周期的深入融合而喝彩,同時也希望“智能制造”這樣的新生事物不斷從展會走向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