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鞋走上升級之路,“機器換人”成大勢但關鍵在人
溫嶺是全國最大的注塑鞋生產基地,擁有“中國鞋類出口基地”、“中國童鞋之鄉”等“國”字號區域品牌。2016年共有制鞋企業超過5000家,從業人員達18萬人,實現產值300億元。童鞋是溫嶺制鞋業的引領性分支,2016年全市童鞋產量達4億雙,占全國產量的八分之一,產值超100億元。
為了更準確地把握當前童鞋行業發展走勢,深入研討企業發展中的焦點問題,進一步交流借鑒領先品牌的先進經驗,促進童鞋產業走品牌發展之路,有效提升童鞋企業的競爭力。論壇以“新制造·新動能”為主題,邀請國家發改委專家、央視知名評論員解讀政經大勢,中國皮革協會、全國制鞋標準委、浙江省經信委等部門單位領導解析產業政策,邀請起步股份等童鞋領軍企業、阿里資深營銷大咖、省內外知名行業專家直面發展痛點,分享成功經驗。
論壇現場,除了來自童鞋行業的專家學者,也來了很多溫嶺本地鞋業企業的負責人,就企業自身發展方向及相應的技術困惑尋求大咖們的點撥,同時也分享企業多年發展的寶貴經驗。
溫嶺鞋業出路在升級,品牌升級必須走在前頭
“廣東的風格、福建的品質、溫嶺的價格。”在許多童鞋貨源經銷商的認知中,國內童鞋市場格局尚處于集中度較低、區域性較強的階段,生產企業主要集中在廣東、福建、浙江等沿海區域,且大部分童鞋產品仍處于小品牌、雜牌或無品牌狀態。
今年8月18日,起步股份在上交所主板成功上市,起步股份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專注于童鞋產業的上市公司。
起步股份公司董事長助理司云峰在分享公司上市經驗時提到,在市場競爭中讓自己的品牌深入人心至關重要,通過品牌營銷,旗下ABC KIDS品牌在國內市場取得了品牌建設與市場占有率雙提升的效果。
作為溫嶺城北街道的童鞋龍頭企業,浙江必克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多年來一直走專業生產童鞋之路。“溫嶺鞋要升級,首先要品牌升級,品牌的前提是品質,而品質的前提是質量。創建一個童鞋品牌需要很多年,而產品質量一旦出問題,一個品牌會在一夜之間損失殆盡。”公司董事長袁文新如此評價提升產品質量的重要性。
“童鞋行業是‘走’向未來的行業,伴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童鞋消費市場在需求不斷擴大的同時,對產品的要求越來越高,諸如安全、健康、舒適、設計等成為童鞋產品新一輪的競爭要素。”副教授、工學博士(博士后)、浙江理工大學機械與自動控制學院副院長魯玉軍認為,溫嶺鞋業一直靠價格取勝,但是現在消費者更關注鞋子的質量、檔次,低價競爭將逐漸失去市場,因此打造中高端舒適型品牌將成為鞋類生產型企業的發展方向。
魯玉軍在會上不斷強調產品的舒適性對品牌升級的重要性。“產品的設計、材料、工藝及舒適性程度,都是實現品牌升級的關鍵。經過若干年發展,大部分企業只要稍作調整就能提高工藝水平,而產品質量是必備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要想變成充分條件,必須對產品的質量檢測進行提升,將產品舒適性與產品工藝相結合。”
人力成本高昂,“機器換人”是大勢所趨
完備的產業鏈墊定了溫嶺鞋業突飛猛進的基石,與時俱進的產品意識激發了提升轉型的源源動力。每年溫嶺有近4億雙童鞋奔向市場,這個僅占全國萬分之一陸域面積的濱海新城,產出了全國八分之一的童鞋,足夠裝滿2萬個集裝箱,擺出近80個集裝箱足球場。
“目前,人工成本以每年15%-20%的速度不斷上升,同時伴著中國年齡結構的調整,生產力越來越小,不少企業將生產基地向東南亞轉移。人工成本高不僅是制鞋業存在的問題,這也是其他行業所面臨的問題,因此‘機器換人’是大勢所趨。”袁文新說。
溫嶺鞋還存在一個問題——產品缺少附加值,大眾普遍認為溫嶺鞋業是走廉價路線的,產品比較接地氣。袁文新以意大利鞋子為例,意大利鞋子的附加值特別高,平均4000-5000元/雙鞋,即使它每天只生產800雙鞋子依舊存在價值,在溫嶺如果一天生產800-1000雙鞋子,根本支付不起人力成本。
“同時土地制約了企業的發展,土地的附加值太高,比如制鞋行業土地成本大概在300-400萬/畝,對于制造業而言,這筆成本是企業發展繞不開的‘大石頭’。”
在“機器換人”的大趨勢下,企業的生產水平將不斷提高,那么鞋類企業該如何在“機器換人”的浪潮下探索出一條合適的發展道路?
溫嶺鞋類企業規模大概是兩三百人,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在現在勞動力成本越來越高,招工難越來越嚴重的情況下,企業該怎么去破解這個難題?在保證產品的質量,控制成本在合理的水平的時候,還能增加的企業的效益?
“如果按照原先人力生產的方式,童鞋安全生產、環保等問題將不可避免,一旦采用‘機器換人’的方式,這些問題都將逐個被消解,同時提升產品質量。”魯玉軍說,智能裝備通過精密計算,能將原材料充分利用,減少浪費。
最早嘗試踏上“機器換人”道路的袁文新發現,雖然“機器換人”是趨勢,但他們在“機器換人”后,發現依舊存在成本的問題。袁文新花費680多萬元購買的設備,在更換鞋子樣式時,都需更換零件,每次要花費20多萬元,相比溫嶺鞋的價位,企業的壓力很大。
魯玉軍認為,“機器換人”亮點是機器,關鍵在人,企業能不能換上機器,關鍵還是在人。因此,“機器換人”要理性去換,要一步一步換,因為傳統產業的東西與高精尖行業有所差距,特別是制鞋業,“機器換人”是取舍的過程。
線下銷售,同步加碼電商網絡
隨著近年來電子商務的發展,電子商務成為兒童服飾等消費品的一個重要的銷售模式。比如ABC KIDS與天貓、京東商城等電子商務平臺均開展合作,實現與線下店鋪差異化的產品策略,從而使電商銷售與線下實體網點銷售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借助互聯網打造企業的品牌成為不少鞋類企業發展的方向,但是溫嶺鞋業該如何借助互聯網平臺進一步發展?
“營銷和品牌是相輔相成的。有品牌,你才能有底氣在營銷時吆喝得響亮。不過,酒香也怕巷子深,也需要好的營銷方式。”袁文新說。
阿里巴巴浙江大區總經理侯儒認為現在是流量社會,線下實體店借助的是人流量,線上看的是數據流量。“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電商平臺成為新的銷售渠道,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開拓線上平臺,但我認為企業首先要考慮自身的定位,而不是盲目跟風。”
企業要從產品定位考慮該如何正確分配流量的問題,比如大眾定位是大城市的消費群體還是三四線城市的農村群體,定位的不同會導致整個銷售渠道的不同。
“這次不少企業提到了品牌問題,溫嶺主要做童鞋,童鞋與其他鞋子有明顯的不同,其實一個品牌要從娃娃抓起,依托互聯網,可以追蹤到孩子成長的過程,這可以幫助企業更好地為孩子提供適合他的產品,大數據幫助企業在銷售營銷策略方面有更好的銷售渠道,大數據在幫助品牌的延伸和跟進方面有很好的效果。”侯儒說。
現在進軍互聯網平臺的企業太多,但能不能很好的運用關鍵在人,互聯網帶來了新機遇,但有些人抓不住,不是因為互聯網沒有給他們機會,而是他們還沒有找到如何與互聯網正確接軌。